孙一钿为Rolling Stone大水花创造力特刊创作的雕塑作品:《Kendy》

《Kendy》 喷泉蓝

《Kendy》的外形取自90年代的糖果,以作品《Ken》为原型,颜色为通透的喷泉蓝,为Rolling stone大水花杂志而创作。

福柯提出要恢复人的有限性、现实性和经验性,也就是哲学上的人的“身体”,当人类意识到自己不处于创造的中心时,也就从自我当中解放了出来。Kendy虽由ken为原型而产生,同样从自我中解放出来,在透亮的材质中仿佛可以看见海洋、水纹、波涛,是可以被融化的,可以被舔舐的。他的神采、情绪,从不同的角度以及场景中变幻再现。

从北京城区一路出发,早春伴随车窗外微微的绿色,沿着高速驶向郊区,视野里的绿逐渐变得模糊,城市的楼宇渐渐减少,随后到达了孙一钿的工作室。轻轻推开大门,这里的居户并不多,看起来只有 4 户人家住在这里,后来得知,小院中有一位国画艺术家,一位雕塑艺术家,一个舞蹈工作室,一个孙一钿的工作室。不难想象,艺术与市井,在偏离人群的环境地讲述最多的故事, 她希望能离喧嚣的地方远一点,这样可以安心创作,有时候她故意要避开一种“舒适区”。

你可以想象把一切她所描绘的人物装进这个空间的场景吗?工作室门口是她最近的一幅大尺寸作品,自画像。再径直走向工作室里面,《热带企鹅》作品在墙壁角落,墙上还有作品《肯》等不同颜色印迹的几幅作品。墙上的案板小画是她即将要开始下一个作品所陈列的草稿,画面上是几笔比对的颜色和小图。在这些素材中间是一幅她的照片,不同于其他的宝丽来照片,这张是漏光之后所产生的颜色。转过头另一面上布满了与她平日里画风不一样的作品,这面墙壁挂满了她不同时期的作品。

从十几岁至今,这里更像是她的秘密花园和梦境的角落。仔细研看她的作品,每一幅小画都像是一则故事或者一个梦境,她告诉我们,这个系列的作品从未售卖,她也从未画过太大的尺寸,这里是她作为一种记忆的填补和陪伴,未来这些作品将跨越她艺术生涯的每一个阶段,像一个人的轨迹。那些来自小时候的记忆和长大的经验,都坠入在孙一钿的异想世界里,这里更像是一个素材库。

《苍蝇花》;20*20cm,木板综合材料,2016;艺术家早期至今创作作品,此系列至今未出售。

孙一钿出生于浙江温州,小时候的记忆成为了她的搜索引擎。因为温州的商贸生意发达,很多小商品以及玩具成为这里的生产地,儿时的塑料玩具生成了她的记忆碎片,如果要说什么时候开始产生绘画的念头,她回忆起是在一个幼儿园的午后,同学们问她可以画一个裙子会发光的公主吗?于是她在完成平面的绘画后,将裙子扎出洞孔,在阳光的衬托下,裙子发出了光芒,那时她便萌生了绘画的想法,儿时的瞬间点亮了她的艺术走向。

15 岁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附属中学,后被保送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也是因为院系的学习,使她在完成现在这些作品时,无论在用笔的果决上,还是颜色的运用上,一切浑然一体,没有时间和经验的积累出不来如此细致的画面。对这些作品的产生,她这样解释:“很多时候你觉得打动你的图像很可能就是你潜意识里的碎片,你童年的某一个午后,某一个傍晚看到的景象。它们在脑海里储存、重组,在某一个长大的瞬间突然闪现。”

《和米菲一起上课》  孙一钿
在她的工作室中,桌子上立有一幅被装裱的小画,是一幅米菲兔,画于十几岁,这幅作品能留存于现在并且陪在她身边至今,可以看出它和现在的作品的一些共通的微妙思维展现。米菲兔是荷兰画家迪克·布鲁纳创作的经典动画人物,在孙一钿的作品中,虽然也会有经典的动画人物重现,但是经过她的笔下,这些经典人物似乎又带着一种诙谐和改变,产生这些作品的同时,对她来说,是记忆中搜取和再展现的过程,它们都是取舍过的结果。

工作室中另一幅大尺寸的作品《让我抱抱》,是一幅原型为仙人掌的作品,虽然它看起来一眼得知是小时候的塑料充气玩具,但是在她的笔下,透过光影的的写实,高光的点缀,让这幅作品熠熠生辉,塑料的质感被体现。不同于现实中的仙人掌,它没有刺,更不是在沙漠,画面中是在一个花盆里的塑料充气玩具。这背后承载着她对工业时代的致敬,原本是在义乌小市场上的商品,经由她的介入,商品的价值和身份也得以重新呈现。她不会告诉你这背后的暗喻,但你会觉得这很有趣,它引发你思考。就如她所言:“它的答案不是唯一的,我很少去预设它要去指向哪个意义。”

《热带企鹅》;2018,布面丙烯,230X183cm. © 孙一钿.

画面背后的探索固然重要,但是画的表面也同样吸引着观看者,仔细看她的画面,笔法自然又精密准确,每一笔下去都需要果决,我们谈到了“控制”:

你希望你可以一直控制画面吗?

是的。”

她对自己作品的要求很高,在她眼里有着对“完善”的理解,在画面细节的处理上,她不希望所有的作品利用工具的辅助,使边界是锐利的,而是适当留下一些“手”的痕迹,在下笔的那一刻是胸有成竹的一气呵成,是带有手的温度的。

最近,BCA Gallery 独家代理了孙一钿的数字作品,这也是她首次 NFT 作品的发布,“这是一种新的媒介,也是新的体验。我愿意尝试新的事物。”作品《Take Off》是基于之前的作品《在黄昏时起飞》(双联画)基础上而衍生的作品。在《法哲学原理中》,黑格尔用密涅瓦的猫头鹰只在黄昏时飞行来比喻哲学,密涅瓦是古希腊神话中的智慧女神,猫头鹰则栖落在她身边,当猫头鹰在黄昏起飞时,看见白天发生的一切,夜幕降临时,它才会反思,哲学是一种反思活动,阿发是一只黑色的猫头鹰,贝塔是一只白色的猫头鹰,白色的猫头鹰只在夜晚出现,黑色的猫头鹰只在白天出现,他们互相追逐着彼此,却因为时间的交错而错过,从而引发沉思。

这些作品人物的出现是她打造的一个平行、自由的天马行空的世界,这些创作的灵感来源于孙一钿在生活中琐碎的日常,由眼见的现实和虚幻的梦境组成。最近一次激发出她创造力的事情是,睡回笼觉的时候她做了一个冗长的梦,一个艺术家也因感受力影响了她的创作,通过事物中的一场梦境、一件小事去获得感知,这种感受力是她的创作灵感来源。

与我们交谈中,她看起来很轻松,语气平缓,面部不着有妆容感,清瘦的身材。我问她,你作为备受关注的中国年轻艺术家之一,你认为这一代的艺术家有哪些共性?“包袱更轻一些。”的确,当我们坐下闲谈时,她很轻松,聊到了她的妈妈,得知每一年在妈妈的生日她都会画一幅妈妈的画像作为礼物,并随即拿出来两幅,她指着这些画为我们解说,这与她平时所画的风格不太一样,她不喜欢用平时习惯的绘画方式去画,每一幅都用不同的方法展现,这是一个美好的形象,每一张都是画面的人物在微笑,有着极其丰富的色彩,其中一幅背景是椰子树和海,她说因为妈妈喜欢海边。

除了绘画以外,你还会做哪些事情?

逛公园,遛狗,瑜伽,冥想,从小四肢不协调的我甚至报了舞蹈班

如果可以让你变成世界上任何一个物体,你希望自己是什么?

“我想变成一座摩天大楼”

你能在她的画面中看见人造物、消费主义、哲学的解读以及童话的美好与怪诞、隐藏的暗示和潜伏的概念,不同的解读现象作用于每一位观者。她将时代记忆中的材料通过画笔赋予另一种材料重新生长的环境和作用,使这些画面里的“新生”与我们平行在同一世界,熠熠生辉。人类应该注意自己的“感官”,也许你某个下午的梦,就是在现实中的存照。

rs 圆标logo
出品人:徐宁
主编:慕帅MUMU
新媒体主管:江晨
编辑/采访/撰文:加贝
摄影/视频:杜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