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个夜晚,袁娅维沉浸于对音乐细节的构建。她的时间线似乎是按照音乐为轴心铺陈开来,所谓的现实生活孤立于她的时间之外,隐退了。以至于在夜尽后的某个晨光里,她拿起一把吉他又继续弹唱,这是她所谓的起床气;又或者在演出前,边仰泳边练歌,只为寻得一种最佳状态;为了保持那份音乐敏感度,她也放弃过一些综艺节目的邀请。她将自己完全置于所想表达的音乐氛围里,不去想途经的路线和未抵达的场域,极致尽兴,这样简单的纯粹本就带着一种忘我的着迷。

袁娅维不习惯将“坚持”这个词纳入她的音乐世界,毕竟一些程度上,坚持也意味着要硬扛。但回溯过往,组建乐队“Soul Side”,到相继发布专辑《T.I.A.》《TIARA》《1212》《月亮失眠了 ONCE UPON A MOON》,包括这期间演唱的几百首经典歌曲,袁娅维坦言一切都是因为热爱和选择,出自本心,“你特别热爱一件事情其实不需要坚持。”很多时候,对音乐的情感,她比我们认为的要更加意味深长。

在发展中寻找一种确定性,置身其中的人最有发言权。迅速变化的音乐市场,把握一种时代情绪于创作者而言尤为重要,袁娅维始终选择跟随自己当下的感受,“我可以有复古的体验,也可以有未来的触碰。”当视线聚焦于她具有国际化的唱功能力和技巧时,袁娅维只是平静地阐述着这些评价背后的核心支撑,“唱功和技术的保持是因为我的热爱,那这个热爱才是真正的情感。如果我没有这份情感的支撑,我不会那么持之以恒地去秉持我的作品质量。当然如果有人说我没有情感的时候,我会觉得那可能就是对我伤害最大。”

「So Live_袁娅维《蝴蝶》」

月亮与蝴蝶

RS :你的新专辑《月亮失眠了 ONCE UPON A MOON》中的歌曲在持续发布,感觉如果用文学来比喻的话,很像浪漫主义文学那种打破题材约束的风格。现在回看,这张专辑你最初的设想和现在完整的输出,这其中有什么细微的变化吗?

 袁娅维 :其实我在创作这张专辑的时候没有想过任何主题,只是把我近一年的生活状态,心态,以及我的价值观,呈现在音乐创作中。整张专辑完整释出后,你会发现好像每首歌都跟月亮有关系,但月亮又不是这张专辑的主角。两周前释出的我的新单曲叫《蝴蝶》,专辑前五首歌发布的时候,大家以为这张专辑的主角是月亮,后来发布完这首歌之后才揭秘——专辑的主角是这只蝴蝶。

Less Is More

RS :《蝴蝶》的MV你选择极简的黑白为主色调,音乐演绎到最后一刻画面变为彩色,你在其中幻化成蝶。

 袁娅维 :这张专辑整体从视觉到文字,都是相对比较简单。因为我放了很多的巧思和细节在音乐里,那音乐已经够丰富了,所以我希望在视觉上相对来说是极简的,听歌的人会有一个balance.包括《神预言TIVA000》当时拍摄的手法,一些调性,都是经过考量的,就是希望点到为止,less is more这也是我目前的一个状态。

孤独中的不孤独

RS :这种状态很容易让人想到最初你组建乐队,参加音乐节目时候的心境。回想起来那时面对广阔的平台与视野,对人的转化和冲击是什么样的感觉?

 袁娅维 :我只是说可能从见到比较少的人到见了比较多的人。工作以外,我基本上能独处就独处。所以我尽量找到一个平衡,就是让自己不要一直泡在热闹当中。这也是为什么我特别喜欢夜晚,我享受夜晚独自思考的状态,而且我也觉得我需要这种状态。我专辑里有首歌是《月亮上跳舞》,那个歌也呈现了我自己在夜晚各种遐想,天马行空。是我自己觉得比较像我的一首歌——不按常理出牌,在孤独里找到一种不孤单。

变与不变

 RS :这么多年过去,你感觉自己在音乐上的变和不变是什么?

 袁娅维 :我不变的就是我一直在变,我一直在吸收。正儿八经大概从2011,2012年吧,到现在十年左右,我觉得其实是一个刚刚开始的阶段。不要以为十年很长,理论上来讲,如果我是学古典音乐,可能我才学了1/3的音乐都不到。因为流行音乐本身可能相对门槛会低一点,但对于我来说,我也喜欢爵士,喜欢灵魂乐,或者说我也可以欣赏很多不同类型音乐,但就是这些音乐种类它加起来,能够赋予流行音乐更多的一些创造和色彩。

热爱与成名

 RS :向前追溯,非大众流行审美音乐在一段时间会显得格格不入,那时候你有对自我创造力的焦虑和无力感吗,比如自己的声音会显得渺小?

 袁娅维 :取决于我对这件事情的热爱程度,如果我这个热爱里面掺了杂质,我会焦虑,如果我对这件事情的热爱很纯粹,我就不会焦虑。比如说我认为热爱跟成名是两回事,为了成名才继续热爱,那你的心会很累。但如果你是因为热爱而成名,可能比较幸运。我是后者。因为我承受过一些不被理解的压力和“钉子”,幸运的是,我是在热爱的过程当中被发现。对我来说,作品留下来是永恒的,所以我希望能够为我自己也为我的听众留下一些什么东西,这是我的选择。

当下的中国流行音乐

RS :你觉得当下的中国流行音乐变化最大的是什么?

 袁娅维 :现在的流行音乐没有以前好吗?也不完全。以前可能出所有的东西都是周期比较长,比较慢,然后大家消化的时间比较多一点。比如以前两个小时吃一顿饭,你可以把菜品细品,你也可以有时间去了解厨师做这个菜是花的什么功夫。现在感觉五分钟吃顿饭,大部分的原材料,大部分搭配,好像都有一个模式。现在大家说追求创新,但我反倒觉得其实现在的创新还比较少,因为大家都是在用差不多的模式做音乐,所以出现好的音乐,就会更加的珍惜,更加难得。我个人认为,最终还得看作品的质量,还有用心的程度,这个东西才是真的能留下来的。但是也没有什么不好,现在就是这样一个激烈的竞争环境,因为竞争更大,那些更努力、更有天赋、更加有才华的人,才有机会真的涌现出来。

年轻音乐人

 RS :今年在《我的音乐你听吗》《天赐的声音》等音乐节目中,无论是作为见证官还是合伙人,你都与年轻音乐人们进行了合作并给予音乐指导。对于现在的很多年轻音乐人来说,如何找准自己的特点并拓宽风格脉络,你会想发自内心地给予什么建议?

 袁娅维 :有的时候我会觉得他们身上的优点都是值得我去学习的,一个人保持年轻,最重要的不是他的年龄,而是他的创造力。如果说到50岁了还有创造力,那他的生命就是年轻。我最近发现一个特别优秀的音乐人吕彦良,他是我这段时间听到就是综合能力真的是非常优质的一个音乐人。